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“要我参与”到“我要参与” 积分制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

体育正文 26 0

从“要我参与”到“我要参与” 积分制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

从“要我参与”到“我要参与” 积分制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

午后的阳光洒满沿河祐溪街道红旗社区积分超市,货架上的食用油、雨伞、洗衣粉整齐排列,每样物品下方都(dōu)贴着醒目的积分标签。65岁(suì)的王阿姨踮着脚取下一袋大米(mǐ),小心翼翼地将积分卡递给工作人员:"这是(shì)我这个月扫楼道、劝和邻里攒的150分,刚好够换袋(huàndài)米。"超市门口的公示栏上,密密麻麻记着各家的积分情况,80%的家庭名字都在(zài)列,红色的五角星标注着积分前10名的"文明家庭"。 沿河祐溪街道红旗社区积分超市,群众正在(zhèngzài)排队兑换积分。 这个藏在安置点里的"积分超市",曾是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"金钥匙"。过去的红旗社区,垃圾乱堆、邻里纠纷是常态(chángtài),干部们"磨破嘴皮"劝导,效果却微乎其微。"以前喊大家打扫卫生,要么说没(méi)时间,要么讲条件,"社区党支部书记回忆道,"有(yǒu)的村民甚至说'干净(gānjìng)能(néng)当饭吃?'" 转机始于(shǐyú)2022年"积分(jīfēn)(jīfēn)大兑换文明(wénmíng)就'兑了(le)'"项目的(de)落地。项目团队将环境整治、孝老爱亲、志愿服务等12类文明行为量化为积分,村民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。看似简单的"兑换",却悄然改变着社区生态:清晨的巷道里,多了主动清扫的身影;傍晚的院坝中,出现了调解纠纷的乡贤;重阳节的敬老院,挤满了送汤送菜的志愿者。 变化最(zuì)明显的(de)是(shì)社区环境(huánjìng)。过去200多处垃圾死角被清理干净,乱堆乱放的杂物变成了整齐的绿化带,墙壁上的"牛皮癣"被手绘的文明公约取代。更可喜的是村民精神面貌(jīngshénmiànmào)的转变,从"事不关己"到"主动参与",从"袖手旁观"到"积极作为","勤劳改变旧面貌、环境提振精气神"的理念深入人心。三孔村村民何秀书通过参与巡山巡河攒下200分,兑换的不仅是物资,更是"文明村民"的荣誉感:"现在看到谁(shuí)乱扔垃圾,我都(dōu)要上前说两句,这村里(cūnlǐ)的事,也是咱自家的事。" 据统计,全县积分点已累计兑换生活用品3万余件,80%的家庭参与其中。这种"小积分"撬动"大治理"的模式,正从环境整治延伸到产业发展、矛盾(máodùn)调解等多个领域。夹石镇通过将黄金蜜柚产业园(chǎnyèyuán)管理(guǎnlǐ)纳入积分体系,带动农户按约共享(gòngxiǎng)技术,2024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百万元,实现了"文明积分"与"经济增收(zēngshōu)"的双向奔赴。 接下来,沿河计划扩大积分(jīfēn)兑换范围,将技能培训、就业岗位等纳入兑换清单,同时开发积分管理数字化平台(píngtái),实现积分查询、兑换、公示"一网通",让积分制成为推动乡村(xiāngcūn)振兴的长效机制。 贵州日报天眼(tiānyǎn)新闻记者 施平
从“要我参与”到“我要参与” 积分制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